新闻 新闻 > 首页 当前位置:
太庙吹响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在太庙艺术馆开幕
发布时间:2015-10-20 14:45 文本编辑:无 浏览次数:1065次

   2015年10月2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在太庙艺术馆开幕。40余位中蒙两国代表性艺术家的近200件反映草原主题的精品力作,为深秋的太庙增添了一抹亮彩,于六百年皇家殿堂吹响草原长调。


    蒙古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纳•巴图巴特,蒙古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图雅,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绍坚,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世界旅游城市发展中心主任李宝春,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王晨阳,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张淼,国立书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君,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院长助理王晓琳、卢斌,壁画系老教授孙景波,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罗世平以及参加展览的中蒙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范迪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太庙艺术馆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一同筹划的此次展览,是借助太庙这块古老圣殿所呈现的当代美术交流的盛宴。在中央美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筹备下,中蒙两国艺术家一同采风、交流,既创作了不少新的作品,同时从美术发展的角度对中蒙交流历史进行了梳理。他评价此次展览既有我国老中青艺术家长期围绕草原、蒙古族人民生活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也有蒙古国艺术家以家园、成吉思汗英雄故事、蒙古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是一次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具有格调的专题艺术展,此次展览将是相约“丝绸之路”的开篇之作,也是中蒙艺术交流新的成果。


     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内涵,蒙古国与中国共享47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比邻而居,睦邻友好。地缘的天然联系,浩瀚草原养育培植的文化生态,自然成为中蒙美术创作共同的主题和基调,也成为中蒙两国当代艺术家相互交流对话的文化基点。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根植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展艺术研究和当代美术创作交流;蒙古国国家美术馆拥有丰富的艺术藏品,代表着蒙古国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判断和文化指向。由两个机构携手组织两国艺术家的美术创作,开展草原丝绸之路的艺术研究,有助于推动丝绸之路的文化建设。北京太庙艺术馆是中国古代文明殿堂的象征,中蒙两国的当代艺术创作汇集在这里,进行交流展示,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共同营造了古典与当代、本土与友邻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


     展览从请柬、招贴设计上就展现了宽阔的草原文化意境,宽银幕似的画面上天地相接,金黄和蓝绿的色带犹如长调般绵长。展览汇集了40余位中蒙两国代表性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草原的主题,展现了两国当代美术创作的面貌。蒙古国的广袤草原和英雄故事滋养了拥有博大胸怀和浪漫个性的人民,而这种博大与浪漫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则表现为作品中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蒙古国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创新,他们开朗的情怀孕育出富有张力的艺术语言,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征。许多年来,中国艺术家通过对蒙古族人民生活和草原文化的描绘,叩问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生命与信仰的关系,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近年来,两国艺术家频繁走访,在一起写生创作,既增加了友谊,更有了共同的收获。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同一时空中的展示,为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特色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当代艺术创作的特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放眼今日中蒙两国的艺术交流,如同草原长调的乐音,具有豪迈的旋律和悠远的回响。


    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新的征程上,中蒙两国美术创作与合作新的开端,也将为今后两国更大范围和多种形式的美术交流积累经验。中蒙两国艺术间的合作还会持续下去,相信通过两国艺术机构的友好合作,将会谱写出新时代中蒙文化交流的草原长调。


展览在北京结束后,还将在蒙古国国家美术馆举办。


宣传部 徐新立 吴琼/文
宣传部 徐新立 宋曼青/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5年10月20日


活动ACTIVITY

欢迎中外嘉宾前来参观!   建议1366x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最佳效果

地址: 北京天安门东侧  邮编: 100006      电话: 010-65252189

®版权所有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友情链接